胰臟炎的發生與治療

胰臟位於人體的後腹壁,屬於消化器官之一,且具有複雜而多樣

化的生理功能。簡單說來,胰臟是一個『內外』兼具的器官:它

的腺細胞可以產生各種消化酵素,包括澱粉?、脂肪?等等用來幫

助食物的消化,屬胰臟的「外分泌」功能。而胰臟內所含有的貝

他(Beta)細胞與阿爾發(Alpha)細胞等細胞,主掌體內胰島素

升醣素等荷爾蒙之產生與分泌,是胰臟的「內分泌」功能所在。

 

發生於胰臟的疾病,可以大略地區分為以「胰臟炎(發炎)」與胰

臟腫瘤。所謂胰臟炎,顧名思義,即意指胰臟的發炎性疾病,這

種發炎多半指的是胰臟負責分泌外分泌酵素的細胞產生了發炎,

以致這些原本要注入消化道(十二指腸)之消化酵素,留置於胰

臟內或胰臟周圍,而導致上腹疼痛、嘔吐等等症狀。以下將分成

急性與慢性胰臟炎分別說明之。

◆急性胰臟炎

急性胰臟炎是內科的急症之。它發生的原理是一種「壓力說」──

即當胰液(內含豐富消化酵素)無法順利經由小胰管與主胰管注入消化

道時,這些酵素會對胰臟本身或周圍的組織產生損害,且使患者產生

害的急性上腹痛。除了疼痛之外,患者可能合併發燒、白血球上升等發

炎之反應,也可能引發腹膜炎、腸穿孔或是呼吸衰竭、腎臟衰竭等嚴重

之併發症。

根據一項台灣多中心的共同研究發現:近年來台灣發生急性胰臟炎的單

一原因以膽道結石與飲酒為最多,分別的約占?,而高三酸甘油酯血症

為引起台灣急胰臟炎之第三位,約占百分之十至十五之病例。以性別論,

引起台灣男性急性胰臟炎之單一原因別最多為喝酒,在女性則為膽道結

石(包括膽囊與膽管結石)。以年齡而言,愈高齡者以結石引起之急性

臟炎為較多,較低齡者,則以飲酒為多。有些患者在發生急性胰臟炎時,

可能發現同時具有多項危險因子存在,則此時應小心釐消孰者為最可能

之原因,才能有效地避免復發或惡化。

 

急性胰臟炎的治療,不論原因為何,均以「支持性療法」與「良好的照

護」為主要治療方式。急性期時應禁食,如果患者有嘔吐,可以執行

胃管引流以減輕胃腸道內之壓力,也可預防因嘔吐所併發吸入性肺炎之

機會。對於發生急性胰臟時所釋於出來之一些物質,可能經由血液導致

血壓下降、體溫上升或呼吸急促,等多重器官之損傷,這些物質也可能

會在腹腔內引起附近內臟器官之傷害或刺激產生腹水甚至慢慢地併發

內之感染或膿?等。胰臟周圍之血管也可能由於胰臟發炎而發生血管內血

之形成,而造成胰臟本身或附近臟器之缺血與壞死;或者這些血管直

接受到破壞而導致腹內之出血。如果病患之生命徵象不穩定,則可能需

要到加護病房內觀察,以嚴密監控其各式之併發症是否產生,而能及早

處理。在某些特殊之狀況下,可能需會診外科之醫師以討論治療之方針。

 

除了急性期各式各樣的併發症以外,急性胰臟炎還可能引起偽囊腫、胰

臟化膿(膿瘍)等較晚才出現的併發症,所以在治療上應根據不同時期

考慮適切之治療方式,以其有良好之恢復。更重要者,對於確定原因

之急性胰臟炎患者,應除其根本原因,才可能預防再發:例如膽石性

急性胰臟炎患者應在適當時機施行膽囊切除或合併膽道取石術,以免再

發;而飲酒者務必戒酒,高三酸甘油酯血症患者應配合食物控制與藥物

使用,以降低血中三酸甘油酯之程度,才算是完整的治療。對於不確定

原因之急性胰臟炎,也應該在適當時機追查可能原因,方是正確防治之

道。

◆慢性胰臟炎

許多人的觀念中常以為慢性胰臟炎就是急性胰臟炎慢性化的結果,其實

根本來說,這種說法只是部分正確。確實有某些慢性胰臟源起於多次嚴

重的急性胰臟炎,因為胰臟的外分泌與內分泌均受損,而導致慢性胰臟

炎之發生。除此之外,這幾年來發現某些基因可能引起慢性胰臟炎,另

外像長期飲用酒精,一些食物中特殊的樹薯澱粉(在印度一帶),一些自

體免疫性體質或胰管之慢性阻塞均可能引發慢性胰臟炎。所以,對慢性

胰臟炎而言,應分析有那些共同或多發的因子造成慢性胰臟炎,而它的

致病機轉,遠比急性胰臟炎要來得複雜地多,也常常不只是單一因子即

可以造成慢性胰臟炎。譬如同樣酗酒又發生數次急性胰臟炎的人,有的

很快即發生慢性胰臟炎,有的即不會,這可能同時與患者本身之基因或

體質有關。

 

慢性胰臟的主要症狀為持續或反覆地疼痛(上腹痛)、脂肪下痢或吸收不

良、體重減輕(以上為外分泌功能不足之症狀)與糖尿病內分泌功能

不足。這些症狀為半是在晚期慢性胰臟炎之患者才會發生,到此時大約

已有百分之八十至九十之胰臟組織受到破壞,才會有這些症狀產生,對

於早發或初發的慢性胰臟炎,其實很難被發現,也很難診斷,因為在早

期可能完全沒有症狀,這時應配合個人之既往病史與家族史、有無早發

性之糖尿病等來考慮慢性胰臟炎存在之可能。有報告指出慢性胰臟炎與

糖尿均可能為胰臟癌發生之危險相關因子。

 

慢性胰臟炎的治療,是一個團隊合作:包括內外科醫師、營養師、糖尿

內分泌醫師,一些較難控制的疼痛也同時需要麻醉科或疼痛科醫師與精

神科醫師之共同照護,才算是完整的治療。在共同地努力之下,以其有

較佳的生活品質與減少併發症之產生。